2025年,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迎来服务升级与运力扩容,这不仅是一条铁路的延伸,更是两国区域互联互通的生动实践。

经济与人文双轮驱动,激活跨境发展新动能。中老铁路的扩展,本质上是区域经济与人文协同的发展。从数据看,国际旅客列车两年累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,带动沿线旅游消费增长超35%,云南鲜花与老挝咖啡通过这条通道实现“双向奔赴”。铁路与文旅部门联动的“星光•澜湄号”旅游专列、跨境旅行团等创新模式,不仅催生了“坐着动车游老挝”的新业态,更让西双版纳成为东盟游客的热门目的地,泰国赴滇旅游订单激增2.5倍。这种“铁路+旅游”的深度融合,不仅拉动了酒店、餐饮等产业链,更以文化体验打破语言与地域隔阂,让两国民众民心相通。
技术标准与服务升级,打造“中国方案”新标杆。中老铁路的扩展,背后是中国技术标准与智慧运维的强力支撑。列车采用量身定制的“复兴号”“澜沧号”动车组,针对热带气候优化防腐蚀与空调系统,座椅配备中老双标电源插座,服务标识三语并行,细节之处尽显人性化。运维层面,中国中车建立“全天候”服务体系,在老挝开展雨季专项维保,并积极帮助培养本土技术人才。此外,磨憨口岸通关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50分钟,列车正点率超99%,这种“中国效率”与“中国质量”的结合,为跨境运输树立了安全、舒适、高效的新标准,成为国际基建合作的典范。
政策协同与区域联动,释放“黄金通道”辐射效应。中老铁路的扩展,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区域协同机制的深化。中国免签政策吸引东盟游客日均超900人次跨境出行,而“公铁联运”模式让泰国海鲜14天直达昆明,较传统运输缩短两周,凸显物流网络的革新价值。铁路部门与海关、边检的协作,如磨憨站“一站式通关”、多语种翻译设备、跨境支付终端,则从制度层面打破壁垒。更深远的是,这条通道将南亚、东南亚38国纳入辐射范围,推动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在泛亚铁路网中加速流动,为区域产业链重构与“双循环”格局提供坚实支点。
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扩展,是基础设施“硬实力”与服务创新“软实力”的共振,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契合,更是区域合作与民心相通的升华。从普洱站始发的列车载着旅客穿越山水,也载着合作共赢的愿景驶向更广阔的天地。这条“黄金通道”不仅见证了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,更以铁轨为笔,以山河为卷,书写着两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。它的成功,属于每一个为这条铁路倾注心血的建设者,属于每一名跨越国界追寻美好的旅客,更属于这个互联互通、命运与共的时代。
(来源:中国网 作者:侯利彬)
【责任编辑:郭旭】